項目范圍管理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做項目的時候, 最會影響項目的莫過于項目范圍的控制了。
雖然目前有不少項目管理的書都有談到范圍管理, 但觀諸里面的說明, 以我個人經(jīng)驗來看, 最多只有講清楚范圍的功能, 對于如何把項目能在不受外力的影響, 而在控制的時間及預算來完成的部份, 幾乎都沒有著墨。
這樣的范圍管理是有了, 但于事無補, 大多數(shù)的PM仍然在面對項目發(fā)展失控的壓力下。對PM而言, 如何控制范圍, 應該是比范圍管理更為重要而且迫切。
所以,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項目范圍控制的一些技巧, 希望能對苦于此事的朋友有些幫助。
我所認為的項目范圍失控原因也許有很多的項目管理書藉列出了各式各樣項目管理失控的原因, 但這里只談我個人的想法, 沒有什么學術依據(jù), 不認同就算了, 別跟我打筆戰(zhàn)。以下是原因條列:
(1) PM自己挖坑自殺
(2) PM缺乏領域知識
(3) PM做人太善良
...
以上諸點可能有些PM都會抱怨, 怎么都是PM的錯, 別人呢 ? 嗯, 的確少了一點, 第(4)點就是"PM誤以為別人會負責"。
好了, 讓我來先談談"PM自己挖坑自殺"造成的范圍失控。我看過很多失控的項目, 自殺這類的項目是在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控的命運。這些項目的失控, 其實是PM自己造成的, 但PM自己卻渾然不覺。PM犯下這大錯的時間, 就是在做項目啟動簡報時犯下的。
很多的PM, 在啟動會議或是在介紹項目時, 往往忘了他是PM, 不斷的在啟動會議及介紹中強調項目的效益及未來強大的愿景。PM要明白, PM并不是業(yè)務員, 在他接下任務時, 推銷工作已結束了, 接下來他該做的, 就是讓項目能夠好好完成, 達成項目計劃中的項目目標, 所以在項目過程中去談論過多的效益或愿景, 不但是畫蛇添足, 而且往往搬磚砸腳。
為什么說PM在開始時的愿景是搬磚砸腳呢 ?從溝通的角度來看, 雖然一個項目都有項目計劃, 也都在項目成立前有數(shù)不盡的會議在檢討, 在說明。但往往愈是龐大的項目, 溝通及討論項目的細節(jié)時, 都是項目規(guī)劃人員及少數(shù)的負責主管, 也只有他們彼此之間對項目有最符合實際的認識。使用單位及高階主管, 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清楚和明白項目規(guī)劃人員中對項目勾勒的圖像, 雖然理論上他們也要很清楚, 但在這種畫餅階段, 這種理想是緣木求魚。
可惜, 大部份的PM都故意忽略了這項重要的風險。并不是PM不明白, 而是PM在想到了這件事時, 就會自動犯下4號錯誤, "PM誤以為別人會負責", 這種不務實的把政治問題引入風險控管的PM, 當然會把項目導向失控的不歸路。
坦白說, 在做項目計劃時, 即使目標訂定的再明確再簡單, 但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墨菲定律影響下, 能否達成仍然是未定之天的。如果再加上前面的因素,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少說多做, 以最保守的描述及介紹, 來對項目的發(fā)展及結果來向參與過程中的使用者及高層務實說明。但絕大多數(shù)的PM卻不是這樣, 他們在做進度簡報時, 很習慣的又把推動項目的促銷手法又用了出來, 然后高層及使用者心中就繼續(xù)充滿了美麗的想象, 把?油餅想成了海陸PIZZA, 但當PM沾沾自喜的把手抓餅(比?油餅還高檔一點的)呈現(xiàn)出來時, 被批評的體無完膚也就不會令人意外了。
當打擊發(fā)生時, PM 要知道, 除了 PM 自己人, 誰曉得你已經(jīng)做的比當初的計劃做的還好 ? 而且在高階紛紛批評后, 知道的人也不敢開口了, 然后 PM 就會開始被要求做海陸PIZZA了。在沒料又沒錢的情況下, 自然而然的就進入了范圍失控狀態(tài)。PM 要怪別人嗎 ? 說真的, 這根本是PM自己挖的坑, 實在不要去怪別人。
所以, 在項目的推動過程, PM 愈是想突顯項目的重要性或是包裝項目, 他造成的誤解就愈多, 東一個自吹, 西一個自擂, PM就是不斷的在自己周圍埋上地雷, 最后是自己炸死了自己而已。
再來, 會失控的另一個要素是PM對負責項目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過于欠缺所造成的。
這一個因素相信是很好理解的, 由于PM 本身對領域知識的不足, 自然就容易被使用者或客戶牽著鼻子走, 在不斷的被質疑及挑戰(zhàn)下, 就喪失了堅持的正當性及心理支撐, 接下來就開始修正項目的范圍了, 終于又走到了失控的不歸路。要解決這種問題, 并不是要每一個PM一接案子, 就要成為領域專家, 那很不切實際, 但至少, 要對這個領域下一點功夫, 先有個大致的了解, 這是任何一個PM都做得到的。
當然, 有了這些常識性的了解后, 還是不足以去面對使用者不合理的要求及挑戰(zhàn), 但會使你有資格和使用者進行工作討論, 而不會一昧的挨打, 這一點很重要。而在討論任何需求的變更時, PM還需要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及對合理性和邏輯性的堅持。任何的需求改變, 都要詢問清楚前因后果及評估可能的影響和代價, 并且反復推估及演練, 并且將所有討論結果作成會議記錄, 要求使用者簽認。
PM要有一個認識, 范圍的失控, 并不會是因為少數(shù)的一兩個大要求所造成的, 反而是積沙成塔, 從一個又一個的小要求里釀成了大禍的。所以, 任何一個改變需求的要求, 那怕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都要堅持住要遵守需求變更程序的原則或規(guī)定。這一點通常很難, 而且會讓PM給人一種不近人情的感覺, 有時會連團隊的成員都會請你不要這么"機車", 但請PM務必守住這個原則, 這可以說是我多年來的教訓, 也是很多資深PM的經(jīng)驗談。
說到這里, 就自然的帶出來了下一個讓范圍失控的因素, PM做人太善良?;旧蠐瘟薖M, 心里就應該要有思想準備的, 但我個人的經(jīng)驗卻發(fā)現(xiàn), 沒有人教我們PM的心態(tài)應該是什么 ?
基本上, 做一個好PM, 在一個項目里, 大概就很難和"好人"畫上等號了。我們要控制這控制那的, 還要去安排這安排那, 理論上都會要我們擅長溝通協(xié)調和做好政治工作, 以致于我所看到的大部份PM, 都過的很沒有尊嚴, 內憂外患。在內被當作緩沖墊, 出氣筒, 對外被當成了高級侍從官, 總之, PM就是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提要求, 就要達成, 更且不會增加預算或時間的高級不吃草千里馬。
但可能嗎 ? 當然是不可能, 但在錯誤教育的認識下, 整個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中, PM常要扮演著弱勢者的角色, 一個弱勢者, 又怎么可能把一個項目管好 ? 更惶論是把范圍給控制在原先預定的范圍里了。
強勢而柔軟的PM, 這是管理好項目的不二法門。但有人會問, 你想要強勢, 就強勢嗎 ? 老板不鳥你, 你又能怎樣 ? 請注意我是請各位PM做個強勢而柔軟的管理者。
對外, PM要"原則上強勢, 態(tài)度上柔軟"。
對內, PM則要"控制上強勢, 執(zhí)行上柔軟"。
對于團隊之外的老板, 使用者, 態(tài)度上要保持腰軟嘴甜腳勤快, 但在原則上, 那就要寸步不讓, 或者一定要對方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后, 才可以作交換。這樣講起來可能有點矛盾, 但請各位回想一下日本式拒絕就會明白了, 穿著整齊的服務員, 對著你的要求, 深深的一個九十度大躬, 抬起頭來滿臉的陽光笑容, 然后口中輕輕的吐出 "對不起, 不行" … 相信面對這樣的服務人員, 很多人都有一種不得不接受的無可奈何感。做個PM, 對外, 要的就是這種方式和態(tài)度。沒有了原則的堅持, PM的案子是做不下去的, 早也是死, 晚也是死, 何不死的有尊嚴一點 ?
而在對團隊成員部份, PM要取得足夠的控制權, 這里面, PM本身的態(tài)度很重要, 就是不要怕和團隊里面的人在工作項目上鬧翻。講白了, 不接受指揮的成員, 寧可退貨, 也不要屈就, 實在退不掉, 你就自己自殺出局吧, 因為對外就前路多艱了, 還要花心思在對內的安撫上, 那實在是內外交迫, 手上案子少還可以撐一下, 但很少PM手上只有一兩個案子的, 那你大概不久就要陣亡了, 如前所述, 與其屈辱而死, 不如尊嚴而退。
不過, 在實務上, 公司并不會明刀明槍的支持你, 要想擁有足夠的控制權, 就要你態(tài)度堅定而且一致, 良好的領域知識及周嚴的項目規(guī)劃絕對是取得成員尊重的不二法門。要怎么收獲要先那么栽, 沒有人會因為你擁有一個頭銜而去尊重你, 所以想要讓項目不失控, PM要靠內涵和努力去塑造出威嚴, 這才是我強調控制權的意義所在。
最后一點,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PM要明白, 項目既然歸你管, 那么項目的成敗, 你就是最終要負責的那個人。因此, 不論是你能掌握原因的也好, 不能掌握的原因也好, 都不會有別人為你負責。保護好你自己的方法, 就是堅定而且透明。堅定已經(jīng)說了很多, 透明就是所有的變動都要公開而且制度化, 依循在項目執(zhí)行之前的規(guī)范, 該到那個層級就到那個層級, 不管和你協(xié)調的是什么人, 如果你沒有資格扛下那個責任, 那就不論對方把胸脯拍的怎么響, 請都不要相信他, 一切依程序來, 一切白紙黑字留證據(jù), 這比什么都重要。
也許我這篇文章寫的還不夠詳細, 但仔細品味一下, 有經(jīng)驗的PM應該也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消息, 有時候, 我們因為沒有別人的參考, 會很猶豫是不是要如此干, 所以我才把我的經(jīng)驗分享出來, 讓其它的PM明白, 這樣子做是對的, 而且可以做到, 雖然你會因此在項目里變成"萬人嫌", 但那又何妨呢 ? 案子成功了, 達標了, 客戶和公司會喜歡你的, 畢竟是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 !!